歡迎光臨重慶智商音體用品有限公司網(wǎng)站!
企業(yè)名稱:重慶智商音體用品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人:張先生
電話:023-63742533
手機(jī):13708324719
郵箱:3335198372@qq.com
地址:重慶市渝中區(qū)和平路191號
開始的嗩吶是傳播于波斯、阿拉伯一帶的樂器,就連嗩吶這個稱呼,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。嗩吶約莫在公元三世紀(jì)在我國出現(xiàn),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巖畫已有吹奏嗩吶抽象。在700多年前的金、元年代,傳到我國中原地域。
到了明代,古籍中始有嗩吶的紀(jì)錄:
明代正德年間(1506~1521)嗩吶已在我國遍及使用。明代武將戚繼光(1527~1587)曾把嗩吶用于軍樂之中。在他《紀(jì)效舊書·武備志》中說:”凡掌號笛,便是吹嗩吶?!?/p>
較具體的紀(jì)錄見于明王圻編《三才圖會》(1607年刊): 嗩吶,其制如喇叭,七孔;首尾以銅為之,管則用木。不知起于何代,當(dāng)軍中之樂也。今民間多用之?!?/p>
明朝王磐《朝天子.詠喇叭》則是刻畫嗩吶最好的文章:“喇叭,嗩哪,曲兒小,腔兒大。交游官船亂如麻,全仗你抬身價。軍聽了軍愁,民聽了民怕,那里去辨仕么真共假?眼見得吹翻了這家,吹傷了那家,只吹得水盡鵝飛罷?!?/p>
明代后期,嗩吶已在戲劇音樂中占據(jù)緊張地位,用以配樂唱腔、吹奏過場曲牌。而在以戲劇音樂為根底的民間器樂中,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。
到了清代,嗩吶稱為“蘇爾奈”,被編進(jìn)宮廷的《回部樂》中。今日嗩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運用頗廣的樂器之一。